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廣告雜燴>詳細內容
廉價,中國營銷人的恥辱?
作者:《新營銷》 時間:2009-11-19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美國模式是中國營銷的應有方向,但現(xiàn)實卻引誘著中國商人走向歐洲模式。誰能扭轉這種文化風氣,讓中國消費者大大方方地使用廉價產品,讓中國的營銷人大大方方地說:“我賣的就是廉價貨!”
文/余不諱
一個聲音在中華大地徘徊:
站在高端,
走近高端,
面對高端,
……
你以為這只是中央電視臺《高端訪問》欄目的廣告語嗎?不!它還是中國無數營銷人的心聲!這個聲音在中國市場上盤亙了一二十年,近年來,它更有越來越響亮、越來越堅決之勢。
高價是一個“好東西”
這不,“世界的五糧液”和“國酒茅臺”又漲價了!這一次,五糧液和茅臺漲價的理由是國家調高了白酒消費稅的計稅標準。一瓶酒的稅收成本增加了幾元錢,零售市場的價格則增加了幾十元,都是10%左右的增幅。網上有不少人群起而攻之,說什么的都有,但事實上,真正消費得起的人,壓根兒就沒工夫計較漲了多少,該買的還是買,該喝的還是喝。從1988年起,五糧液、茅臺酒從原先的16.9元(52°五糧液)、35元(53°茅臺),一步步上升到現(xiàn)在的600多元、700多元,消費者不都是很快適應了,并且愉快地接受了嗎?
換個角度思考,如果沒有“茅五”即時的、大膽的漲價決定,哪有它們今天在市場上的無限風光?記性好的人可以回憶一下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白酒市場上真正的玩主,是瀘州老窖、劍南春、孔府家、秦池、酒鬼等角色。“茅五”雖然有名,但只能在一邊寂寞地觀望—直到它們勇敢地祭起高價寶劍,才奪回本應屬于自己的尊榮。
相對茅臺來說,五糧液“覺醒”得更早。它終于認清楚了一個道理:我是好酒,就必須有與我的“身份”相適應的價格。從1999年起,通過逆勢而上地不斷提價,并大做文宣,五糧液逐一消滅了那些風云一時的僭主,并越過茅臺,成為中國白酒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、中國白酒消費者心目中的“至尊”(五糧液的自我定位和多款酒的副名)。
而茅臺,有一段時間曾經打出“平民化”的口號,要讓更多的人喝上“國酒”。這一招,令不少營銷人扼腕嘆息。好在茅臺酒廠及時醒悟,從2007年起,茅臺酒接連提價十幾次,其價格趕超五糧液,利潤和股價也超過了五糧液,光榮重返酒壇老大地位。
這就是中國白酒江湖的爭鋒與傳奇!價格手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,怎么強調都不為過。通過一輪一輪“價格戰(zhàn)”—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降價,而是漲價—中國白酒市場的價格水漲船高,中國白酒生生地從一種百姓日常飲用的快速消費品,躋身于奢侈品行列。
漲價真好,漲價真妙!現(xiàn)在的問題是,以一般人的感覺來看,“茅五”們的價格都已提到消費者能夠承受的極限—比如五糧液,它推出的五糧神終端價格為1980元,而15年的年份酒價格超過了3000元,它還能再往上漲嗎?價格手段是不是也有一個邊呢?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首先要想清楚,營銷者們?yōu)槭裁匆獫q價?為什么能漲價?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產品一開始就選擇了高定價?
價格的獨自舞蹈
表面的理由是,價格高了,賺得更多,生產者利潤高,渠道商有積極性;深層次的理由是,價格是產品質量的強烈暗示—消費者由于缺少足夠的信息,或者不愿意費力搜集產品信息,傾向于以簡單的價格信號判斷產品的品質,“一分錢一分貨”嘛!
而更深層次的理由是,在很多消費者眼中,價格本身就是產品品牌的重要內容。價格高的東西,就是所謂高端產品,面對的是高端人士,用起來多有面子!某奢侈品網站的總裁直言不諱地說:“如果一顆鉆戒100萬美元,就不用看了,聽起來就美!币患a品定了高價,就輕而易舉地實現(xiàn)了雙贏—消費者獲得消費的愉悅,營銷者獲得更大的利潤,兩全其美,多好!
高價格本來是企業(yè)經營的目的與結果—通過更好的產品、更便利的流通渠道、更有效的廣告宣傳與更可信的品牌形象,讓消費者愿意為你支付更高的價格,從而實現(xiàn)更大的利潤(溢價);現(xiàn)在,它也是企業(yè)經營的手段—通過高價格增強消費者對你的信心,直接促進銷售。營銷中有4個P,產品、價格、渠道、溝通,再加上定位,個個都能帶來溢價;而其中價格最神奇,其他4個因素都要為它服務,它也可以獨自起舞,自己一個人玩。
當然,消費者不是傻瓜(據說。R獮楫a品定一個高價,通常是需要一定理由的。所以,當“價格策略”獨自起舞時,常常要把其他幾位兄弟拉來做陪襯。這對營銷人來說確實不算一件難事。在大多數技術成熟、產品高度同質化的領域,只要你不是明顯地比別人差,只要你多多少少地“或許”有那么一點突出之處,你宣稱自己是“高端產品”甚至“行業(yè)第一”,誰能阻擋得了你!而現(xiàn)在又是一個標準多樣化—也就是缺乏共通標準的時代,再加上文化、血統(tǒng)等堂而皇之的理由,這樣做就更加理直氣壯了。比如,有一款男士上衣或者女士包包,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,我確實看不出高明在哪里(說實在我還覺得丑呢),但它就是定了一個讓我瞠目結舌的天價,我能表示抗議嗎?我敢表示質疑嗎?不敢!那樣只會招至廠家、商家乃至消費者的嘲笑,說我不識貨,愛好它的人一大把呢!
定高價最大的障礙在于,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膽量!2000年,當水井坊以超出五糧液近2倍、每瓶價格600元的價格亮相時,很多經銷商都認為它瘋了!但水井坊成功了,并帶動中國白酒行業(yè)傾巢而出,爭相提價;2006年,當蒙牛同樣以超過普通牛奶2倍的價格推出特侖蘇時,營銷界人士額手相慶,祝賀蒙牛找到了一片“藍!,特侖蘇也差不多成功了,只可惜它在OMP上栽了一個大跟頭。伊利等競爭對手也不甘示弱,聞風而動。
漲,漲,年年漲,月月漲!難道要漲到天上去嗎?有沒有一個邊呢?我不知道。常常人們以為這個價格達到了極限,但勇敢的營銷人總是不斷挑戰(zhàn)這個極限。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,雖說“高處不勝寒”,但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經說過,“無限風光在險峰”!
廉價成了一種恥辱
高價格有這么多好處,相對應地,低價、廉價、便宜貨,處境肯定就艱難了。
在中國市場上,最有名的廉價產品,恐怕要數大寶了。大寶原先的老板杜斌是實在人,十多年來,他堅持不懈、苦口婆心地勸告消費者,“價格便宜,量又足”、“咱老百姓過日子,就要像大寶一樣實實在在”。無奈很多老百姓并不聽他的,大寶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狀況一直不理想,最終被強生收購。一些營銷人說:“所謂名牌,不過是比其他牌子賣得好、賣得久、同時又比其他牌子賣得貴的產品。”大寶顯然是“做”錯了,更“說”錯了!雖然它的潤膚功效確實不錯(我在此隆重推薦),性價比更高,但要讓有心講面子的中國人把大寶往臉上抹,確實是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礙的—我用了這大寶,我的檔次、品位是不是就降到了民工一類呢?
曾經,“價廉物美”是中國市場上競爭力的標志,也是生意人追求的最高境界。人們還把它總結成順口溜: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(yōu),人優(yōu)我廉!爆F(xiàn)如今,前兩句還管用,最后一句沒人敢提了!拔锩馈笨梢,但“價廉”不行—不僅你自己賺不到錢,投資者、營銷專家們罵你沒出息,消費者也不領你的情。一個剛看過一本營銷書的毛孩子,隨口就會指責你:“惡性競爭!”“低水平競爭!”
這個氣,曾發(fā)誓要“造中國人買得起的好車”的李書福受夠了!2008年初,一臉辛苦和疲倦的李書福對采訪他的記者說:“我們的產品沒有尊嚴,售價總是比人家便宜,總是被人家低看一眼,這個局面最起碼我是接受不了!彼迹杭呀涋D型,將不再造低價車。
其實,僅僅兩周前,吉利剛剛在美國底特律車展發(fā)布了自主研發(fā)的安全控制系統(tǒng)技術,并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。但這種技術帶來的榮耀,并不足以抵消低檔車符號給李書福帶來的恥辱。很多購車者對吉利車的安全性能不放心,甚至懷疑它連最基本的碰撞實驗都沒有做。
真是欺負死人。≌l讓你自己往低價的土堆里鉆呢?低價的帽子一旦扣在頭上,消費者就會形成低檔的印象,想甩都甩不掉。作為一個生意人,不能不明白這里面的深淺。2003年,柳傳志參加中央電視臺《對話》節(jié)目時,隨口說了一句話:“聯(lián)想要實現(xiàn)國際化戰(zhàn)略,就必須要有把金子當銀子賣的勇氣!边@句話說出來之后,聯(lián)想內外的高參們提醒他:柳總,如果我們在國際市場上以低價為口號,不是等于承認了中國人生產的東西只能是低檔貨嗎?現(xiàn)在大家都在忙著“把銀子當金子賣”,咱即使做不到這一點,不跌份總是應該的吧?一句話驚喜夢中人,柳傳志幡然悔悟,趕緊在媒體上鄭重更正:“把金子當銀子賣,這句話說得不太好。”
“廉價”啊,你的名字叫“羞恥”!在中國市場上,“廉價”已經成為“恥辱”的代名詞。你可以說我“太貴”(我就是貴,怎么著?),可以罵我“老土”(我是傳統(tǒng)工藝、祖?zhèn)髅胤剑。,可以嫌我“適用性差”(我只為部分人設計。、“功能單一”(這是時代潮流,嘿嘿。,甚至質疑“質量有問題”都沒關系(可以改嘛!哪有十全十美的產品?),但你千萬別說我是“便宜貨”!你要這樣說,就等于挖我祖墳,讓我們營銷人的臉面往哪里擱?公司老板怎么在人堆里混?
話說回來,中國人的口袋并不鼓,內心里對便宜的東西還是相當感冒的,價格敏感度相當高。問題是,作為商家你不能把低價這事擺在桌面上說,那多讓人沒有面子、多傷人自尊!有時候怕消費者不明白,不說出來不行,那就得換個說法,比如“超值”、“高性價比”、“特惠”、“劃算”、“精明之選”……總之,不提“便宜”、“廉價”這樣的字眼。
舉個例子,在百安居的建材賣場里,一般都會辟出一大塊低價區(qū),但他們絕不會標成“清倉大甩賣”、“跳樓價”,而是美其名曰“特惠區(qū)”。在他們的廣告里,來這里的顧客被描繪成“聰明的省錢行家”!你聽聽,多美!
美國模式還是西歐模式
但是,縱觀全球商品市場,并非都如我們這般以廉價、便宜為恥。比如美國。
亨利·福特在20世紀初創(chuàng)辦福特汽車公司時,就開宗明義地申明了公司的宗旨:“制造人人都買得起的汽車”(你看,李書福把福特話中的“汽車”一詞換成了“好車”,但中國消費者仍不滿意。。通過大規(guī)模地生產少量幾種規(guī)格的汽車,福特不斷降低售價,賣出了成千上萬輛低價車。他最希望的事情是,最好人人都使用同一款型的黑色福特轎車。
福特的想法有點絕對。畢竟人們希望讓生活多一些色彩,讓自己多一點選擇。但福特的基本思想,在美國社會和企業(yè)界中有著廣泛的共鳴。
比福特汽車創(chuàng)辦更早的可口可樂,雖然幾經轉手,市場越做越大,牌子越來越響,但他們從來沒有試著把自己往所謂高端商品上發(fā)展,價格總是保持在人人都能輕易接受的低水平。可口可樂一以貫之的理念是:人人都能享受的快樂!很多年以前,可口可樂就是全世界價值最高的品牌了,難道他們不能獲取更多的“品牌溢價”嗎?當然能!但“弱水三千”,人家“只取一瓢”。
還有微軟。比爾·蓋茨的夢想就是,“讓每個人桌面上都有一臺電腦,一臺便宜而實用的電腦”。不論是開發(fā)操作系統(tǒng)還是辦公軟件,微軟一直在向這個方面努力,他們基本做到了。
還有沃爾瑪、星巴克、麥當勞等。這就是美國的道路、美國的模式。在這些企業(yè)的詞典中,沒有“尊貴”、“高尚”這樣的字眼,其基本思路是:面向大眾,工業(yè)化、大規(guī)模地生產,不斷降價,薄利多銷。
與此對應的是歐洲模式。勞斯萊斯、法拉利、LV、拉菲拉圖、人頭馬……走的是奢侈品路線,個性化、小規(guī)模生產,賣的是所謂文化、傳統(tǒng)、品位。
從商業(yè)的角度,兩種路線、兩種模式都有錢賺。中國的企業(yè)家與營銷者們,應該選擇哪一種呢?
也許有人會說,歐洲有數百年未曾中斷的精致生活傳統(tǒng),這是美國沒有的,中國也沒有。中國企業(yè)沒有走歐洲道路的條件。
錯!如果要走歐洲模式,中國的企業(yè)家、營銷人有的是聰明才智。中國人能從一口偶然發(fā)掘出的古窖遺址中,延續(xù)上幾百年前的傳統(tǒng),于是中國有了號稱幾百年歷史的水井坊、國窖1573。至于從明朝開始的“中藥世家”、從清朝開始的某種洗發(fā)水的祖?zhèn)髅胤、慈禧老佛爺傳下來的御膳,更是應有盡有,心想事成。
中國人還可以到歐洲買一個上百年的牌子,比如榮威汽車、Kappa服裝。
問題是,中國的企業(yè)應該走哪一條路?
從中國的人口數量、人均資源擁有量,以及中國人目前的生存水平來說,美國道路無疑更加合適。但是,美國的規(guī);a、大眾化的營銷模式背后,有一套強大的平等主義、平民主義的文化。這與歐洲根深蒂固的貴族文化、精英文化大相徑庭。
中國屬于哪一種文化呢?
從表面上看,中國人是最愛好平等的,“等富貴”是最富于魅惑力的革命口號;但事實上,中國人或許只是不能容忍別人居于自己之上,一旦自己有了機會和條件,做“人上人”就成為抑制不住的沖動。武斷一點說,中國人在內心里并沒有做好“平等待人”的準備。中國人更像歐洲人。
消費是一種表達手段。中國人更希望通過對消費對象的選擇,來傳達自己的身份信息,給別人(以及自己)明確的身份暗示。作為一個企業(yè)家與營銷人,迎合市場偏好是本分;改造文化、改變消費者行為習慣,顯然不在一個商人的職責范圍,也非其能力所逮。
這就出現(xiàn)了一種矛盾。美國模式是中國市場營銷的應有方向,但現(xiàn)實卻引誘著中國商人走向歐洲模式。誰能扭轉這種文化風氣,讓中國消費者大大方方地使用廉價產品,讓中國的營銷人大大方方地說:“我賣的就是廉價貨!”
當時代需要有一種力量顛覆和改造中國傳統(tǒng)營銷系統(tǒng)時,《新營銷》誕生了。2003年4月,《新營銷》踩在《南風窗》的肩膀上落地,一出生就具備一種高度。整合業(yè)界優(yōu)秀資源,萃聚傳媒新銳力量,打造以營銷為中心的商業(yè)雜志,求索中國市場的解決之道,《新營銷》立志成為中國營銷雜志的領導者。